楊紹銀 李鑫航
基層強則國家強,基層安則天下安。
人民法庭作為法院的神經末梢,貼近基層、融入一線,是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前沿陣地。赫山區人民法院設有滄水鋪、魚形山、蘭溪、泥家潭、泉交河人民法庭。5個街道、9個鎮、1個鄉、1個工業集中區,77.24萬人口。如何守護一方安寧,服務一方發展,是其面臨的課題和挑戰。
近年來,赫山區人民法院積極探索訴源治理工作路徑,深入推進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建和自身建設。努力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,繪就新時代人民法庭新“楓”景。滄水鋪法庭(少年法庭)評為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。
堅持一盤棋全局謀劃
全力構建協作聯動新機制
“我們要深入推進‘楓橋式人民法庭’創建,切實將人民法庭打造成公正司法的窗口、為民服務的陣地、基層治理的紐帶。”在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建工作推進會上,赫山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、院長丁賢提出要求。
法院堅持統籌謀劃、精準施策,將創新發展“楓橋經驗”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抓手,著力推進大調解體系建設,極大提升了辦案效率和質量。
今年以來,共審結案件7891件。其中5個人民法庭審結案件1921件,占全院審結案件總數的24.34%。
為推動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、止步于訴前,法院持續推進“調立審執”一體化工作機制,切實提高工作質效。各鄉鎮(街道)均成立訴源治理工作站,由當地調解員坐鎮,在法庭指導下調解,實現糾紛早化解。
“感謝你們,幫我們解決了這個煩心事。”近日,一起繼承權糾紛案經滄水鋪法庭與滄水鋪鎮司法所聯動調解,在訴前得以化解。
今年3月,楊某甲老人去世,兩繼子與兩親生兒女因遺產分割產生糾紛,爭吵不斷。滄水鋪鎮司法所第一時間邀請滄水鋪人民法庭法官參與調解。在法官指導下,調解員仔細梳理了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及證據情況,結合本地風土人情,輔以法理交融地勸解,促成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。
“我們不斷加強與當地社區或村委會的合作交流,邀請熟悉村民情況的村干部,幫助做好訴前引導和傳票送達、庭前調解等工作。通過座談、培訓,讓村干部成為村民信服的調解專家。”赫山區法院副院長曾志忠說,法院采取法庭審理與巡回審判相結合的辦案模式,把調解觸角延伸到每個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。
7月2日,滄水鋪人民法庭的干警將庭審現場搬到被告家中,在石新橋村開展巡回審判,公開審理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,為當事人提供“一站式”到家門口的訴訟服務。
堅持一張網多元解紛
著力探索訴源治理新路徑
“蘭溪法庭的效率太高了!從遞交立案材料到簽署調解協議,不到3個小時。”日前,握著蘭溪法庭庭長李芳的手,李某某感激連連。
今年4月15日,李某某從廣東趕至蘭溪法庭立案。經查,其與曹某某通過網絡平臺相識。去年3月,曹某某先后兩次向李某某借款40900元。后李某某找曹某某催要借款,曹某某竟稱借款系無稽之談,拒絕償還。辦案法官當即通過電話開展調解,并利用中午休息時間,帶著李某某及擬好的調解書到曹某某家。經過耐心調解,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,向法庭申請了司法確認。
赫山區法院始終堅持小事不出網格、大事不出村鎮、矛盾不成訴訟的工作目標,建立完善宣傳吸引調、導訴引導調、立案勸導調的“三調”機制。著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前端化解和關口把控。目前,法院已在益陽農商銀行、益陽郵儲銀行成立駐金融機構訴源治理工作站,在新市渡鎮新華社區、謝林港鎮清溪村成立鄉村振興聯絡站。由員額法官定期到村開展就地調解、普法宣傳、法律咨詢、巡回審判等工作,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,解決在訴前。
6月10日,赫山區蘭溪龍舟賽如火如荼,蘭溪人民法庭“蹭熱點”,將法治宣傳的“大餐”送至大家面前,讓更多的人了解、學習法律。
協調相關部門成立婚姻、教育、消費者權益保護等10個行業性調解仲裁組織,改變法院“一元獨調”的局面。以專業性、權威性調解推動多元矛盾糾紛化解。與區、鎮、村級綜治中心互聯互通,發揮人民法庭基層堡壘作用,聯合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村(社區)支兩委等基層社會治理資源,做到解紛力量基層全覆蓋。
幾年來,依托訴源治理工作站、調解組織,赫山區法院構建形成了資源共享、分層遞進、智能解紛的多元解紛模式。
堅持“一庭一品”創建思路
聚力打造司法為民新格局
“前不久我們發出了家庭教育指導令。”近日,少年法庭承辦法官李艷陽說起一份家庭教育指導令背后的故事。
今年4月初的社區走訪中,李艷陽得知一個女孩因同學在網上造謠她與男生有不正當關系,心里很難受,不愿意去上學。李艷陽當即對小女孩進行了心理安慰和疏導,并和家長進行了深層次交流,發出了一份家庭教育指導令。要求家長多關注孩子身心健康,與學校老師多聯系、多溝通。并和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,建議校方關注跟進女孩狀況。20多天后回訪時,校方及家長均表示女孩的情緒已經穩定,狀態轉好,不需要再進行心理疏導。
群眾的需求在哪里,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。2021年3月26日,為積極探索保護未成年人行之有效好機制,赫山區法院滄水鋪法庭少年法庭應運而生。
近年來,少年法庭立足“一庭一品”創建,充分發揮前沿陣地作用,用小法庭寫出司法為民大文章。
少年法庭組建了專業審判團隊,采取多種措施將“寓教于審 懲戒結合”的方針體現至案件審理全過程。與區婦聯建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聯動工作機制,設立家庭教育指導站,為有需要的當事人提供心理服務回訪觀護,協同處置家暴。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。與區團委聯動,設立少年法庭心理輔導室,解決案件審理過程中需要處理的心理疏導問題,共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矯正和疏導40余次。與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發力,致力于解決未成年人罪犯的復工、復學和就業問題,共幫助8人實現復工復學。少年法庭先后被評為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、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創建單位。
4月18日,滄水鋪法庭在當地黨委、人大的支持下,在益陽市包裝行業協會舉行法企聯絡站揭牌儀式并召開座談會。
堅持一攬子法治宣傳
奮力開創守法普法新局面
詩歌朗誦、小品表演、普法答題。日前,赫山區法院干警深入龍嶺產業開發區光明社區,開展“法潤人心 你我同行”主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。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等形式,和人民群眾互動交流,助力鄉村振興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。
與此同時,少年法庭兩名干警加入街道志愿者的“敲門行動”,為社區居民開展“利劍護蕾·雷霆行動”未成年人保護普法宣傳和安全教育。
赫山區法院堅持把法治宣傳作為推進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創建的重要舉措,持續堅持普法宣傳,全方位打造法治宣傳矩陣。常態化開展“利劍護蕾”“關愛老人、防騙反詐”“送法入校園、用愛護成長”“送法到鄉村”等一系列普法宣傳活動,形成點、線、面結合的法治宣傳新格局。
“努力服務群眾、服務社會,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,推動法律意識浸潤人心”。法院不斷創新普法方式,拓寬普法渠道,推動基層法庭加強與企業、鄉鎮司法所、綜治中心等部門的溝通聯動。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入腦入心,將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,消滅在萌芽。今年以來,赫山區法院共組織法官下鄉村、到學校、進社區、入企業普法宣傳23次。
“法院將以創建‘楓橋式人民法庭’為抓手,聚焦群眾‘急難愁盼’,一以貫之地堅持黨的領導、貫徹群眾路線、秉持源頭治理、加強多元共治,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。”丁賢表示。
責編:譚好
一審:譚好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